后来曝出真相:俄罗斯人戴指节铜套和牙套,滴酒未沾;英格兰人带着酒瓶和板凳,装备齐全。足球流氓的“专业精神”能追溯到60年代英国。
曼联“红军”、阿森纳“兽群”等团伙把斗殴当团建,输赢无所谓,打人才是正经事。1985年欧冠决赛,利物浦球迷挑衅尤文图斯支持者,看台倒塌活活压死39人。
英格兰球队被禁赛5年,但施暴者毫不在意:“爽了就行! ”
更魔幻的是,如今的暴乱主力竟是青少年。法国调查显示,31%的11-15岁青少年陷入“极度焦虑”,社交媒体把戾气放大十倍。
2020年法国青少年持械斗殴致死案比两年前暴增49%,13-17岁少年占了全国持械抢劫犯的31%。
5月底法国刚立法禁止未成年人买刀,但街头少年揣刀已成常态。经济停滞、移民冲突、福利缩水,让欧洲年轻人像火药桶。
巴黎郊区移民聚居的“敏感地带”,失业率超40%,学校像监狱,警察巡逻像占领军。
种族仇恨更是火上浇油。 2006年巴黎圣日耳曼比赛前,阿拉伯裔青年在球场入口被白人球迷围殴。
场内黑人球员被吼“滚去卖花生! ”法国效仿英国搞“流氓黑名单”,禁止危险分子接近球场,但场外约架更疯狂——郊外空地成了斗兽场,砖头酒瓶齐飞。
欧洲的治理早已力不从心。德国警察被足球流氓打到颅脑重伤,法国安保拦不住球迷带“二踢脚”进球场。反恐、罢工、难民危机耗尽了警力,催泪瓦斯乱喷反而激化冲突。
经济烂摊子更让暴力循环死结。法国债务飙到GDP的112%,德国中产15年减少550万人。
移民在“去工业化”浪潮中失业,本土民众骂他们抢福利,政客忙着甩锅。
骚乱早就不限于球场。去年法国警察枪杀北非裔少年,全国烧毁577辆车、74栋楼,损失超10亿欧元。
比利时、瑞士街头同步开打,百人被捕——足球流氓的拳头,终于砸穿了欧洲的体面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